关于科技类项目选择的底层逻辑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28

图片2


  日前,《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对外发布,其中运用了相当的篇幅对金融科技领域监管做了阐述。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下在各类投资和金融服务机构选报合作的科技伙伴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底层问题,思考清楚了这些根本问题,应会帮助我们更清晰的掌握所面对的各类科技项目的实质,进而预测他们的未来。  


  在项目选择前,我们通常会先思考几个问题:

  科技是什么?

  科技是一种技术手段,科技是一种系统能力。科技不是产品,甚至也不是服务,科技应是支撑各类产品、服务的底层的能力,在具象上有时会显示为,某些模型、某些工具、某些流程、某些方法论...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应该寻找的是一种有价值、有生命力、有发展前景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具象的产品、服务、流程和方法。

  科技发展的源动力是什么?

  笔者认为,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或者真正源动力始终离不开物种的需求,通俗来说,可以理解为科技发展是为了不断解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问题。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浩淼的宇宙中属于尘埃一般不起眼的存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还处于蛮荒时代的水平,因此人类科技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不断探索宇宙世界,实质上是希望将对未知的不确定转化为确定,从而达成安全满足的心理预期。在人类世界中也有同样的因素在发挥作用,科技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人类的基本需求中,最核心的始终是生存和繁衍。如果能够认同这样的理解,那基本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科技能力最终需要解决的是人类的何种需求,或者说人类的哪一层次需求,这个对于们未来判断各类科技能力的真伪和水平高低具有现实意义。

  科技到底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科技的产出丰富庞杂,容易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尝试找出其中最核心的功能,可能大致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安全感、以及创造需求。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实也是一部不断实现效率提升的过程,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再到工业化、互联网化,其中基调始终是不断的用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用更领先的生产力替代落后的生产力,在此过程中,科技是生产力的核心构成之一,因此,各类科技手段通过降本增效,提高了生产力,进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了人类进步和人口增长。同时,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的习惯,进而促进新需求的产生,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归根结底,基于人类为满足生存繁衍需求所进行的各类尝试和探索,在推进过程中大多是解决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问题,从而获得实质性的效果。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应该有利于我们未来去判断某一种科技力量的实现路径是否有效。

  影响科技发展成败有那些关键的因素?

  影响任何一项科技能力最终成败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非常复杂。时代、时机、外部环境、内部组合、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高低、认知差异、传播和传导机制、科技自身的进化能力等等,我们目前没有办法穷举出全部因素,也很难梳理出各类因素的影响力模型,比较现实的是从常见的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某项科技能力的最终发展前景。大致来看,可以考虑从产品、市场、投入产出比、核心进化能力几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产品和市场是科技能力转化为成果过程中最常面对的问题,这二者互为依存又相互矛盾,需要不断的磨合、调整和相互适应,这个应是我们判断一项科技能力的价值时最先要考量的问题。投入产出比是任何一项商业行为的内部推动力,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价值回报,是所有商业行为的终极目标。最后,科技的持续进化能力其实是个无解的课题,波特五力模型告诉我们,影响一个事物的竞争力大致有五个作用力,但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外部竞争者,尤其是跨界竞争者,这个情况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表现愈发明显,频率也更高,迭代更快。希望以上的几个关键因素,可以做为我们未来分析科技能力的主要维度。

  事实上,不同的投资和服务机构有着不同的选拔和评判标准,在具体执行中很难界定那种方法更科学更有效,我们更愿意在思考过程中化繁为简,从根本的出发点来审视问题,说不定这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